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判断纯化水制备系统的预处理环节是否出现故障的方法:
观察外观及运行状态
1.过滤器:
石英砂过滤器:查看过滤器的外观,若发现罐体有渗漏现象,可能是罐体本身存在裂缝或者密封部件损坏,这会影响过滤的正常进行。观察进出水的压力差,正常情况下,随着过滤的持续进行,进出水压力差会逐渐增大,但如果压力差异常快速增大或者长时间维持在过高的数值(远超设备正常运行时的压力差范围),有可能是石英砂滤料板结,水流通过受阻;反之,若压力差过小,可能是滤料出现流失,导致过滤效果变差。另外,观察排水情况,若排水浑浊,含有明显可见的泥沙等颗粒物,说明石英砂过滤器没能有效拦截住这些杂质,过滤功能出现问题。
活性炭过滤器:同样要留意罐体外观有无渗漏。查看进出水压力差,异常增大可能是活性炭吸附了过多杂质后堵塞,或者活性炭破碎导致孔隙堵塞;压力差过小或许是活性炭装填量不足或者有流失情况。观察排水的颜色和气味,如果排水仍带有原水明显的异色、异味,比如原水有发黄、发臭现象,而排水还是如此,那就表明活性炭过滤器对水中有机物、余氯等的吸附去除效果不佳,可能是活性炭失效或者吸附能力已达饱和等原因造成的。
2.软化器:
观察软化器的外观,检查有无漏水迹象,这可能涉及罐体、管道连接部位或者阀门密封等出现问题。查看树脂罐内树脂的状态,若树脂层出现明显的分层不平整、有塌陷等情况,会影响树脂与原水的充分接触,降低软化效果。关注软化器的进出水压力差,若压力差过高,可能是树脂颗粒破碎后堆积堵塞了水流通道,或者是树脂吸附了过多的硬度离子而板结;压力差过低则可能是树脂量过少或者存在树脂流失的问题。通过观察软化器的再生周期,如果再生频率异常频繁,远超出正常的设定周期,有可能是树脂的交换容量下降过快,提示树脂老化或者原水硬度突然增大等使软化器工作负荷过重,存在故障隐患。
检测水质指标变化
1.悬浮物含量:
定期取水样检测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可采用重量法、浊度计等方法进行测量。如果预处理后的水样中悬浮物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比如正常预处理后水样浊度应低于 1NTU,而实际检测值远超这个数值,说明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在拦截悬浮物方面出现了故障,未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杂质。
2.余氯含量:
对于含有余氯的原水(如采用自来水作为原水时),利用余氯检测试剂或余氯检测仪检测经过活性炭过滤器后的水中余氯含量。正常情况下,活性炭过滤器应能有效吸附去除水中大部分余氯,使余氯含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一般要求低于 0.1mg/L),若检测发现余氯含量过高,就表明活性炭过滤器对余氯的吸附功能失效,可能是活性炭需要更换或者吸附能力变差等原因导致的。
3.硬度指标:
检测经过软化器后的水样硬度,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EDTA 滴定法等。若软化后的水样硬度仍较高,超出了软化器正常运行应达到的硬度范围(例如软化后水的总硬度仍大于 0.03mmol/L),说明软化器的离子交换树脂没有充分发挥软化作用,可能是树脂失效未及时再生、树脂受污染或者原水硬度超出软化器处理能力等情况致使软化环节出现故障。
分析运行参数
1.流量情况:
查看各预处理设备的进水流量、出水流量以及反冲洗流量(如果有反冲洗操作)等参数。例如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正常运行时进出水流量应保持相对稳定,若出现进水流量正常但出水流量明显减小的情况,可能是内部滤料堵塞等原因造成水流通过困难;若反冲洗流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可能导致滤料不能被充分冲洗干净,影响下一轮的过滤效果,也提示预处理环节存在故障隐患。对于软化器,如果进水流量稳定但出水流量不稳定或者持续减小,除了考虑树脂堵塞等问题外,还可能是内部的布水、集水装置出现故障影响了水流均匀分布和正常通过。
2.运行时间与周期:
关注各预处理设备按正常设计的运行时间和再生、反冲洗等周期情况。比如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需要进行反冲洗,如果超过正常反冲洗周期仍未进行反冲洗,会使滤料堵塞加重,影响过滤效果,可判断预处理环节出现了故障风险。软化器的树脂再生周期如果偏离正常设定周期过长,要么是树脂本身出现问题,要么是原水水质变化导致软化负荷异常,都意味着软化环节存在故障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
通过以上多个方面的综合观察、检测和分析,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纯化水制备系统的预处理环节是否出现故障,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调整等措施来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