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对水质要求极高,半导体纯水系统需遵循严格应用标准,涵盖多个关键指标,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电阻率
- 标准数值:通常要求在 25℃时,电阻率大于 18MΩ・cm,理想状态下接近理论纯水的电阻率 18.2MΩ・cm。这是衡量水中离子含量的关键指标,电阻率越高,表明水中离子杂质越少。
- 重要性:高电阻率的纯水可有效防止因离子残留导致的半导体电路短路、漏电等问题,确保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例如,在芯片制造的光刻环节,若水中离子含量过高,可能会在芯片表面形成导电通路,影响芯片的逻辑功能。
-
总有机碳(TOC)
- 标准数值:一般要求 TOC 含量低于 5ppb,在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甚至要求低于 2ppb。
- 重要性:有机物可能会在半导体表面形成薄膜,影响半导体的电学性能和光刻工艺的精度。例如,残留的有机杂质可能会改变光刻胶的感光性能,导致光刻图案失真,进而影响芯片的制造精度。
-
颗粒物质
- 标准数值:对于粒径大于 0.05μm 的颗粒,每升水中的数量通常要控制在 100 个以下,在高端半导体制造中,要求更为严格,可能每升水中颗粒数低于 10 个。
- 重要性:颗粒物质会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造成物理性缺陷,如划伤硅片表面、阻塞微通道等。例如,在芯片的蚀刻工艺中,微小颗粒可能会阻挡蚀刻剂的作用,导致蚀刻图案不完整,影响芯片的性能和良率。
-
微生物
- 标准数值:细菌含量一般需控制在每毫升 0.1CFU(菌落形成单位)以下,甚至更低。
- 重要性:微生物在水中可能会代谢产生有机物质和离子,污染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例如,细菌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可能会吸附在芯片表面,影响芯片的电学性能和可靠性。
-
溶解气体
- 标准数值:溶解氧含量通常要求低于 10ppb,二氧化碳含量也需严格控制在较低水平。
- 重要性:溶解气体可能与半导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材料的性能。例如,溶解氧可能会使金属电极氧化,导致半导体器件的接触电阻增大,影响器件的电学性能。
-
金属离子
- 标准数值:各金属离子(如钠、钾、铁、铜等)含量均需低于 ppt(10⁻¹²)级别。
- 重要性:即使微量的金属离子也可能对半导体的电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例如,钠离子可能会在半导体器件中迁移,改变器件的阈值电压,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