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纯水系统是为满足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对高纯度水的严苛需求而设计的专用水处理系统,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系统概述
- 重要性:半导体生产对水质要求极高,水中的杂质、颗粒、有机物、微生物等会对半导体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在芯片制造的光刻、蚀刻、清洗等关键工艺环节中,超纯水作为溶剂、清洗剂或冷却剂等,必须保证其极高的纯度,否则会导致芯片短路、性能下降等问题。
- 水质要求:电阻率通常要求大于 18MΩ.cm(25℃),同时对水中的电解质、溶解氧、总有机碳(TOC)、二氧化硅、颗粒及细菌等杂质的含量有着严格的限制,一般需达到接近理论纯水的水质标准。
工艺流程
- 预处理:通常包括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软化等步骤。机械过滤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活性炭过滤用于吸附有机物和余氯,防止其对后续反渗透膜等造成损害;软化则是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离子,防止在管道和设备中产生水垢,保护设备并提高后续处理效率。
- 反渗透(RO):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在压力作用下,使溶剂(水)与溶质分离,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盐份离子、颗粒、细菌等,是制取纯水的关键步骤之一。通常会采用多级反渗透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 离子交换:可选用阳床、阴床、混合床等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残留的离子,进一步提高水的纯度。例如,阳床可去除水中的阳离子,阴床可去除阴离子,混合床则能同时去除阴阳离子。
- 电去离子(EDI):是一种将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离子电迁移技术相结合的纯水制造技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行定向迁移,从而实现对水质的提纯,无需酸碱再生,具有连续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已在半导体纯水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 后处理:包括紫外线杀菌、超滤等步骤,用于去除水中可能残留的微生物、有机物和极微小颗粒,确保水质达到半导体生产的高标准。例如,紫外线杀菌可破坏微生物的 DNA 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主要设备
- 原水泵:为系统提供稳定的原水压力,保证水能够顺利进入预处理系统。
- 多介质过滤器:内部填充石英砂、无烟煤等多种过滤介质,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大颗粒杂质。
- 活性炭过滤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色度等杂质,改善水的口感和气味。
- 软化器: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防止在后续设备和管道中产生水垢。
- 精密过滤器:通常采用微孔滤膜,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杂质,保护反渗透膜等关键设备。
- 反渗透膜组件:是反渗透系统的核心部件,可截留水中的杂质和离子,使水得到初步净化。
- EDI 模块:由阴、阳离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树脂等组成,在电场作用下实现离子的定向迁移和去除,生产高纯度的水。
- 纯水箱:用于储存经过处理后的纯水,为半导体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并起到缓冲和调节用水需求的作用。
- 纯水泵:将纯水箱中的纯水输送到半导体生产的各个用水点,满足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压力和流量要求。
- 紫外线杀菌器: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确保纯水的微生物指标符合半导体生产要求。
- 超滤装置:采用超滤膜,可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等杂质,进一步提高水质。
系统特点
- 高度自动化: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质、流量、压力等关键参数,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例如,可实现自动反冲洗、自动加药、自动切换设备等功能,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 高纯度水质:通过多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组合,如反渗透、离子交换、EDI 等,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杂质,生产出电阻率高达 18MΩ.cm 以上的超纯水,满足半导体制造对水质的严苛要求。
- 稳定可靠:设备采用优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确保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和精度。同时,系统具备完善的保护和报警功能,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机并发出警报,防止对设备和产品造成损害。
- 节能环保:注重节能和环保设计,采用节能型设备和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例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等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对废水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 定制化:可根据不同半导体生产企业的工艺要求、产量规模、用水点分布等因素,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制造,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