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反渗透膜的脱盐率是否降低?

作者:成都渗源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25-01-16
判断反渗透膜脱盐率是否降低,可通过以下方法:

1. 对比电导率数据

  • 测定进水与产水电导率:使用高精度电导率仪,分别测量反渗透系统的进水和产水的电导率。电导率能直观反映水中离子含量,离子含量越高,电导率越大。正常运行时,需定期(如每天或每班)测量并记录数据。
  • 计算脱盐率并对比:根据公式 “脱盐率 =(1 - 产水电导率 ÷ 进水电导率)× 100%” 计算脱盐率。将实时计算的脱盐率与初始投运时或正常稳定运行阶段的脱盐率进行比较。若当前脱盐率明显低于历史数据,比如降低 5% 以上,可能意味着脱盐率降低。例如,初始脱盐率为 98%,近期计算值降至 93%,表明脱盐率已出现显著下降。

2. 分析特定离子浓度

  • 检测特定离子含量:采用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专业设备,对水中特定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离子在进水中的含量相对稳定,通过监测其在产水中的浓度变化,可判断反渗透膜对离子的截留能力。
  • 与标准值比较:将产水中特定离子的检测浓度与正常运行时的标准值对比。若产水中某种或多种离子浓度大幅上升,超过正常波动范围,说明反渗透膜对该离子的脱除能力下降,进而反映出整体脱盐率降低。比如,正常运行时产水中钠离子浓度为 5mg/L,近期检测达到 15mg/L,远超正常范围,表明脱盐率可能降低。

3. 观察水质变化

  • 感官指标:通过肉眼观察产水的清澈度、颜色,闻其气味等。若产水变得浑浊、有颜色或出现异味,可能是反渗透膜脱盐率降低,导致水中杂质、有机物等增多。不过,这种方法较粗略,只能作为初步判断。
  • 对下游工艺影响:关注产水进入后续工艺环节的表现。例如,在半导体制造中,若因反渗透膜脱盐率降低,产水中离子含量升高,可能导致芯片蚀刻工艺出现异常,产品合格率下降。在锅炉补给水处理中,会使锅炉结垢、腐蚀加剧,影响锅炉运行效率和安全。这些下游工艺的异常现象,间接反映出反渗透膜脱盐率的变化。

4. 评估运行参数

  • 压力与通量:在进水水质、温度等条件相对稳定时,若发现维持相同产水量所需的运行压力升高,或者在相同压力下产水量降低,同时脱盐率计算值也呈下降趋势,很可能是脱盐率降低。因为脱盐率降低往往伴随着膜性能变化,导致水透过膜的阻力改变,影响压力与通量参数。
  • 运行时间与趋势:分析反渗透膜的运行时间和脱盐率变化趋势。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膜会逐渐老化、污染,脱盐率通常呈下降趋势。若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正常老化速度,可判断脱盐率出现异常降低。例如,正常情况下每年脱盐率降低 1% - 2%,但近期在短时间内就降低 3% - 4%,说明脱盐率降低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