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脱盐率降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以下从膜本身性能变化、运行条件改变、进水水质波动以及操作维护不当等方面详细阐述:
膜性能变化
- 膜老化: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反渗透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老化。构成膜的高分子材料在水、压力、温度等因素长期作用下,化学结构逐渐改变,性能下降。例如,膜材料的化学键可能断裂,导致膜的孔径变大或形成缺陷,使原本无法通过的离子能够透过,从而降低脱盐率。通常,使用年限超过 3 - 5 年的膜,老化现象会较为明显,脱盐率下降速度加快。
- 膜损伤:在安装、运行或维护过程中,膜可能受到物理损伤。如安装时操作不当,使膜表面被划破;运行时压力瞬间变化过大,超过膜的承受范围,导致膜破裂;设备中的尖锐部件也可能刮伤膜。这些损伤会在膜上形成通道,让离子直接通过,大幅降低脱盐率。例如,压力突然升高,可能使膜出现微小裂缝,导致脱盐率短期内急剧下降。
运行条件改变
- 温度影响:反渗透膜的脱盐率与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透过膜的速率增加,但同时盐离子的扩散速度也加快,且盐离子扩散速度增加幅度相对更大,导致脱盐率降低。通常,温度每升高 1℃,脱盐率约下降 0.1% - 0.3%。如果系统没有自动温度补偿装置,在夏季水温较高时,脱盐率会有较为明显的降低。
- 压力变化:正常运行压力范围内,膜能保持良好的脱盐性能。但当运行压力超过膜的设计压力时,膜会被压实,导致膜孔结构发生变化,盐离子更容易透过膜,脱盐率降低。相反,压力过低,水透过膜的驱动力不足,部分盐分不能被有效截留,同样会使脱盐率下降。例如,系统压力突然升高并长时间维持在过高水平,脱盐率会随之降低。
进水水质波动
- 有机物污染:进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分泌物等,会吸附在膜表面,形成有机污垢层。这层污垢不仅增加了水透过膜的阻力,还可能改变膜表面的电荷性质,影响膜对离子的截留能力,导致脱盐率降低。例如,以地表水为水源且水体富营养化时,大量藻类滋生,其分泌的有机物易污染反渗透膜,使脱盐率下降。
-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在膜表面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内的微生物代谢会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腐蚀膜材料,破坏膜的结构。同时,生物膜也会阻碍离子的截留,降低脱盐率。例如,原水中微生物含量较高,且预处理未有效杀菌时,微生物会在膜表面迅速繁殖,造成脱盐率降低。
- 胶体与颗粒污染:水中的胶体(如黏土胶体、硅溶胶等)和悬浮颗粒会在膜表面沉积,形成滤饼层,增加水的流动阻力,使盐分透过膜的几率增加。而且,这些胶体和颗粒可能会进入膜孔,堵塞膜孔,进一步降低膜的脱盐性能。例如,原水未经良好的预处理,水中大量的泥沙等颗粒物质会快速污染膜,导致脱盐率下降。
- 化学物质影响:进水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余氯、重金属离子等,可能与膜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膜的结构和性能。例如,余氯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膜材料中的活性基团,使膜的脱盐性能下降。当进水中余氯含量超过膜的耐受范围(一般聚酰胺复合膜要求余氯含量小于 0.1mg/L)时,脱盐率会逐渐降低。
操作维护不当
- 清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当膜受到污染时,如果没有及时清洗,污染物会在膜表面不断积累,加重对膜的损害,导致脱盐率持续降低。另外,清洗方法不正确,如选择的清洗剂不合适、清洗浓度过高或清洗时间过长,都可能损伤膜,降低脱盐率。例如,使用了与膜材质不兼容的酸性清洗剂,可能腐蚀膜,使脱盐率下降。
- 预处理效果不佳:有效的预处理能去除进水中大部分的杂质,保护反渗透膜。若预处理设备故障或运行参数不合理,如多介质过滤器失效,无法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活性炭过滤器饱和,不能吸附有机物和余氯,大量杂质会直接进入反渗透膜,加速膜的污染,使脱盐率降低。